基建快速升温,基建投资率先企稳回升。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,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1-8月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.5%,增速比1-7月回落0.2个百分点;其中,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.2%,比1-7月加快0.4个百分点,2022年将投入多少万亿基建投资?2022年政策会加大对基建投资的支持,首先资金来源有保障。
六月到十月。2022年上半年消费形势分析与展望20220809调整字号:萧中大学作者单位:经济研究智库“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”2022年第二季度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.7%,仍低于20202021年同期的复合增长率。当月数据显示,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.1%,增速比5月份提高9.8个百分点,比2020-2021年同期复合增速低1.8个百分点。
12月份,随着我国疫情防控体系的逐步成熟,稳增长促消费政策初见成效,市场复苏速度明显加快,各类消费增速呈上升趋势。2月底以来,上海、北京、吉林等地出现严重疫情反弹,新增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屡创新高。相应的,防控措施大幅升级,人员和物资跨区域流动受到严重阻碍。4月消费增速降至11.1%(图2),创下2020年3月以来的新低。
本文约4000字,阅读时间约10分钟。“从三驾马车来看,2020年,出口、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表现相对较好,消费和制造业投资表现相对较好,经济复苏的格局将是不平衡的。2021年的经济增长可能会更平衡,但水平不会太高。2021年,货币政策操作应更具选择性和谨慎性,避免货币政策过度收紧导致的事实上的政策“急转弯”。
近日,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。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达到6.5%,2020年中国GDP同比增速达到2.3%,均超出市场此前预期。中国GDP超过100万亿,换算成美元约14.7万亿美元,占世界经济的17%。在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肺炎疫情的背景下,中国成为唯一一个GDP增长率为正的主要经济体。
在浙江省金华市新能源汽车小镇零跑汽车有限公司的车间里,新能源汽车有序下线。4月18日,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公布,2023年一季度,国内生产总值1000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增长4.8%。近日来,内地31个省区市陆续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。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,各地正在积极克服国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多重压力,实现经济平稳开局。
哪些省份一季度GDP增速跑赢全国?哪些省份有新亮点?江苏、山东经济总量排名前三。广东经济总量破2万亿。从经济总量来看,广东、江苏、山东占据前三的格局仍在延续。一季度广东排名第一,一季度GDP超过2.84万亿元,增速3.3%;另一个2万亿的省份江苏紧随其后,2.78万亿,增速4.6%。这两个省的消费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。
事件:2020年三季度GDP同比4.9%(前值3.2%,预期值5.2%),前三季度累计增长0.7%(上半年1.6%);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6.9%(前值5.6%);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0.8%(前值0.3%),其中:房地产投资5.6%(前值4.6%),基建投资2.4%(前值2.0),制造业投资6.5%(前值8.1%)。9月公司同比3.3%(前值0.5%)。
1.第三季度经济继续回升。为什么GDP增速略低于预期?第三季度实际GDP增长4.9%,略低于市场预期的5.2%。一方面,三季度经济继续回暖,主要有三个支撑:1)出口继续超预期;2)房地产保持高景气;3)加快服务业修复。另一方面,三季度GDP增速略低于预期,原因可能有三:1)服务业实际复苏程度可能略低于预期;2)建筑行业增速可能略低于预期;3)统计局GDP核算的生产法与基于需求方的支出法存在偏差。
新基建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,不断被人们提及,成为股市的投资主题。那么,相比传统的基础设施,新的基础设施在哪里?能否扛起稳增长的大旗,承担起疫情冲击下的产业升级使命?对于股票投资,是否过度概念化?新的基础设施“新”在哪里?新基础设施的定义一般从两个维度进行。一是重在推动创新,重在科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;二是以传统基础设施“补短板”、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。
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,主要有以下区别:(1)技术门槛高,乘数效应更大。从新基建的投资领域可以看出,基本都是技术密集型行业,进入门槛高,从技术研发到落地有一定的时滞。另一方面,根据信通院的测算,未来5年5G将带动1.2万亿建设投资,撬动产业链整体投资近3.5万亿元,可见乘数效应相当可观。(2)风险收益双高,投资者更加多元化。
近日,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发表研究报告,分析中国基建现状。孙彬彬表示,逆周期政策下基础设施的明显发展是未来稳增长的重要抓手。从资金来源看,贷款、专项债券、专项国债和城投债是支持基建的主要来源,但非标和债务收入以外的财政资金和应付款项可能是拖累。预计全年基建增速10%左右,对应单月17%左右。逆周期政策思路与以往不同,基建复苏力度弱于前几轮稳增长,房地产政策再度收紧。
这次经济复苏的速度和力度没有前期那么快,短期内很难过热。从稳就业的角度来看,虽然政策不会加码,但也不会继续减,货币政策保持中性,资金利率保持稳定。未来债券利率可能维持区间振荡,票息策略继续维持。基建快速升温,基建投资率先企稳回升。疫情以来,基础设施作为稳投资、保就业的重要抓手率先恢复。春节后政策推动重大项目优先复工复产,基建投资在逆周期政策下率先企稳回升。
2022政策将加大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,首先资金来源有保障。2021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务中,超过1万亿元的金额将在2022年前落实。同时,预计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将超过3.5万亿,发行进度将适度推进。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此前的授权,2022年可提前发行的专项债券最高额度为2.19万亿,这将促进基建投资增速的回升。
拓展材料:“走在前面”就是做前瞻性的基础设施布局,更多的投资未来重点发展的新兴领域,而不是过去的传统基础设施。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的有机结合,提前进行基建投资,既能发挥逆周期经济的作用,又能促进未来经济高质量增长,更好地发挥跨周期调节的作用。基于此,2022年基建投资重点领域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期待。
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1-8月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.5%,增速比1-7月回落0.2个百分点。其中,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.2%,比1-7月加快0.4个百分点。当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了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数据。生产方面,8月份,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.4%,增速比上月加快0.1个百分点。8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.4%,增速比上月回落0.4个百分点;环比增长0.32%,比上月加快0.13个百分点。
此外,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。1-8月,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2%和14.9%,增速比全部投资快6.5和9.4个百分点,与此同时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。统计显示,7月末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.8%,同比下降0.5个百分点,微观杠杆率下降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获嘉县企智网络有限公司 » 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所加快